“品茶·读书·论道”共迎“国际茶日”
发布时间:May 22, 2020 | 作者:灵宝市图书馆
茶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联合国设立“国际茶日”,体现了国际社会对茶叶价值的认可与重视,对振兴茶产业、弘扬茶文化很有意义。作为茶叶生产和消费大国,中国愿同各方一道,推动全球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深化茶文化交融互鉴,共品茶香茶韵,共享美好生活。——习近平
茶叶诞生于中国。英国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博士就曾总结说,茶是中国人继四大发明后,对人类所作的第五个重大贡献。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千百年来,中国人对茶、茶文化的热爱,已经渗透至生活的方方面面。2019年11月,第74届联合国大会宣布将每年5月21日设为“国际茶日”,以赞美茶叶对经济、社会和文化的价值。
5月21日,由灵宝市图书馆、灵宝市函谷关《道德经》研习社主办,灵宝市鸿福茶楼承办的“品茶论道”读书会在文化志愿者常惠女士的主持下拉开帷幕。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栟榈,蒂如丁香,根如胡桃。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凡艺而不实,植而罕茂,法如种瓜,三岁可采。野者上,园者次;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牙者次;叶卷上,叶舒次。阴山坡谷者,不堪采掇,性凝滞,结瘕疾。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采不时,造不精,杂以卉莽,饮之成疾。茶为累也,亦犹人参。上者生上党,中者生百济、新罗,下者生高丽。有生泽州、易州、幽州、檀州者,为药无效,况非此者,设服荠苨,使六疾不瘳。知人参为累,则茶累尽矣。——陆羽《茶经·一之源》
上午9:50,清香浓雅的茶水,清新优雅的茶室,文化志愿者常惠女士向大家介绍了茶的文化发展,并现场演示了各种茶叶的饮泡方法以及茶的礼仪文化。
翼而飞,毛而走,去而言,此三者俱生于天地间。饮啄以活,饮之时,义远矣哉。至若救渴,饮之以浆;蠲忧忿,饮之以酒;荡昏寐,饮之以茶。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间于鲁周公,齐有晏婴,汉有扬雄、司马相如,吴有韦曜,晋有刘琨、张载、远祖纳、谢安、左思之徒,皆饮焉。滂时浸俗,盛于国朝,两都并荆俞间,以为比屋之饮。饮有粗茶、散茶、末茶、饼茶者,乃斫,乃熬,乃炀,乃舂,贮于瓶缶之中,以汤沃焉,谓之痷茶。或用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之等,煮之百沸,或扬令滑,或煮去沫,斯沟渠间弃水耳,而习俗不已。于戏!天育万物皆有至妙,人之所工,但猎浅易。所庇者屋屋精极,所着者衣衣精极,所饱者饮食,食与酒皆精极之。茶有九难:一曰造,二曰别,三曰器,四曰火,五曰水,六曰炙,七曰末,八曰煮,九曰饮。阴采夜焙非造也,嚼味嗅香非别也,膻鼎腥瓯非器也,膏薪庖炭非火也,飞湍壅潦非水也,外熟内生非炙也,碧粉缥尘非末也,操艰搅遽非煮也,夏兴冬废非饮也。夫珍鲜馥烈者,其碗数三;次之者,碗数五。若坐客数至,五行三碗,至七行五碗。若六人已下,不约碗数,但阙一人而已,其隽永补所阙人。
——陆羽《茶经·六之饮》
茶室氤氲,茶香袭人,一杯淡茶荡漾唇齿间,一首古典音乐回荡耳边,文化志愿者彭艳梅、任尚峰和大家分享了《道德经》部分内容,并将《道德经》文化与茶文化的碰撞发表了自己的独特见解;文化志愿者华晓、薛晶晶、熊英现场和大家分享了台湾作家林清玄的《非常茶·非常道》系列散文;在场的全体人员也就“品茶、读书、论道”这个主题纷纷发表了自己的内心体会。
共饮一杯茶,共读一本书,分享最深的感动,感受暂别喧嚣的内心宁静,感受茶韵书香的意境;茶,润物细无声渗入内心,书,心灵的世外桃源;中国的传统文化茶与书相依相伴,感受一茶一世界,一味一人生。
【 END 】
扫码关注我们
- 上一篇: 函谷关镇召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推进会
- 下一篇: 开展“全民健身月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