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道德经】老子水哲学如何开启人生智慧 一 薛崇伟
发布时间:Jan 11, 2019 | 作者:
老子在《道德经》中讲水的地方很多,譬如第八章“上善若水”;第四十三章“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第六十六章“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第六十八章“善用人者为之下”;第七十八章“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等等,这均是老子用水来比喻有德之人的人格,认为他们的人格像水一样,一是柔,二是居于卑下的地方,三是滋润万物而不争。归根到底“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可见水为老子著《道德经》做出了卓越贡献,水哲学开启了人生智慧的大门,创造了无数奇迹。水哲学的特性如下:
第一,不争无尤
《道德经》第八章讲“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夫唯不争,故无尤也。”。可见,水是最柔弱且具善性的东西,宽广包容的胸怀和毫无所求、甘居人下的德操。无声无息、无色无味,谁也说不清水的形状。放容器里,它呈现的是容器的形状。在地则成江河,遇热成汽,遇冷成冰,羞涩柔韧而又随遇而安。用坝拦它,它就静止不动;抽刀断水,与水毫发无损。见风起浪,居高成湍,千变万化,无论处多显贵高位,都谦卑向下流淌,甘居下位,滋润万物而不居功自傲,清静无为而有所不为,不争无尤也。
第二,柔顺无为
《道德经》第四十三章讲:“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那么,老子所说的“天下之至柔”之物是什么?答案显而易见就是水。水是至柔、至顺的事物。它的特性就是泰然自若、无欲无求,可以任由我们把它放到不同的器皿之中。水是最柔和的事物,它象征着大道的德行。水也是无欲无求的事物,它总是安静地绕开繁华,顺着低洼的河谷缓缓前行、默默无闻地顺流而下,滋润田地、山谷。它决不会在地势险峻或壮观地方驻足停留,它造福万物却不主宰万物;它决不会居功自傲,而是甘于卑下的地位,但这不足以说明水的本质。老子说:“(水的本质就是)驰骋天下之至坚。”在老子看来,尽管水是至柔至顺的东西,但它可以在最为坚硬的东西中驰骋奔流。虽然水柔弱到了近乎虚无的境界,但是这不意味着它柔弱可欺。李白有句诗写得好“抽刀断水水更流。”水是柔顺的,但是当它面对锋利坚硬的刀时,却丝毫地不畏惧,这难道不值得人们敬佩吗?我们知道的“水滴石穿”的故事,一滴两滴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时间久了,水滴就可以在坚硬的岩石上穿个孔。石头是坚硬的东西,可以说没有任何的空隙可供侵袭,但是水却能凭着不断地积累侵入石头内部,可见具有柔弱特性的水拥有着多么神奇的力量啊!水就是凭着自己的柔弱特性攻无不克,几乎侵占了所有的领域:陆地、平原、丘陵、沟壑、沼泽、低谷、深潭。所以水是万物的生存之源,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源泉。我们尚在母体之内的时候,羊水就为我们提供给养;同时羊水也保护着我们的身体,以免受外物的挤压而造成伤害。因此,可以说水是孕育着我们的源泉,没有水我们就无法孕育生长,也就不能存活下来。水的作用是巨大的,但它却十分谦逊,时刻表现出无为、朴素、默然的柔和状态。老子在第四十三章还讲到:“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水的柔性,体现就是朴素无为。如果人类能够拥有水一特性,那就能心静如水,也就不会陷入争名夺利的泥潭中了,自然少了许多痛苦和烦恼。水至柔至顺,无为不止,即使受到伤害也会坦然面对。我们应学习柔水的处世态度,当我们面对伤害时,应该效法水的与世无争,应该宽容地对待一切,而不要睚眦必报。
第三,守下处上
老子曾在《道德经》六十六章讲到:“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成百谷王。”波澜壮阔的大海之所以能够包容万物,关键在于其位置最低。位置放得低,所以能从容不迫,能悟透世事沧桑。想要达到最高处,必须从最低处开始。最低处恰是最高处。因此,有智慧的领导人总处于低位势。一个人做事不懂得尊重他人,只考虑自己利益,即处于“位势高”的位置,大家就会很容易远离他,背弃他;相反,处事先尊重他人,顾及他人,能够与人和睦相处,则就是所谓的“位势低”。位势低者好比山谷,水总是往低处流,所以大家也更容易相信他,顺从他。人总是有感情的,我们的行为总会受到感情的影响尊重他,爱护他,信用他,器重他,“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由此可见,老子讲水实质上是教化人们如何做人处世办事的。老子的时代虽与现代相去甚远,但人们满足自己欲望的要求是相同的。老子主动克服自身欲望以达到内心完美,朴素无为柔下不争的思想不同时代同样适用。水哲学无时无刻都在影响人们新思维,指导着新理念。
第一,屈伸自如,进退得宜
水装入容器改变形状,又可以像雨滴一样水滴石穿,还可以聚细流形成小溪、瀑布、湖泊、江海,造福人们,相反还可以形成洪流泛滥人们,危害于人。水虽无定形,却无所不包,做人做事应该如水,能屈能伸,能进能退,潇洒自如。伸的过程不排斥屈,屈的目的在于伸。屈是对自己的充实,伸是对自己的展示。屈是一种处世技巧,圆通高超;伸是一种做人心境,圆满美妙。屈伸结合,才能刚柔相济。个人和国家都应该具备这种充满智慧的屈伸之道。屈能体现气度,伸能展示魄力。处境艰难,应有所屈,同样不失大丈夫本色,否则就会鲁莽行事,自遗自咎。处境顺利,应有所伸,方显英雄气概,否则就会当断则断反受其乱。人处世也应当像水一样,能和大家共同做事,也可以独自承担任务,既能承受别人吹棒,也能受别人辱骂。只有如此,方能让自己越来越成熟,使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不断完善。做人倘若可以在屈伸之间,游刃有余,那么所有的困难、挫折、厄运和耻辱都可以转换为积极因素,成为实现我们理想的有利条件。
第二,相时而动,见机行事
老子在《道德经》第八章说水能够“动善时”,意思是水善于随天时和机遇活动或静止。老子所提倡的生存智慧在水的蜿蜒迂回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水静性质能保证在运行过程中平和、安祥,碰见阻碍就让行,流淌在低谷山涧,遇强则退,养精蓄锐,随时随地收缩与舒展,由此汇入大海的最终目的才能实现。在处世上抓时机来行事,这也是动善时的主要涵义。先忍耐等待,勿盲目轻率行动。西汉张良师黄石公说:“时至,则为帝王师;时不至,则没身而已。”重要的是顺应时机而采取行动。《史记·老子列传》记载:“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时机的重要性在此话上得以体现。《易经》里说:“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可见,待时重在“磨”,重在善时。相时而动,见机行事才是动善时的真涵义,是老子讲水的思想精髓,随机而变才是关键。
第三,为而不争,不争善胜。
老子说:“上善若水”。还说:“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老子水智慧告诉我们,不管我们站得多高,都不能骄傲自大,学会低头看水,为而不争。这一点人们往往体会不到,正是这种不争以退为进,以守为攻的策略才是一种大的智慧和聪明。水不择细流,柔弱处下,才形成滚滚江河。人因为谦虚纳物,才更好地吸收各方面的营养。李嘉诚的商业奇迹就是老子水思想智慧圆融无碍的又一次证明。李嘉诚说:“是我的钱,一块钱掉地上了我也会捡起来,可如果不是我的钱,再多我也不会要。”还说:“你找生意做比较难,生意来找你就比较容易。假如你与人合伙,拿10%利润正常,拿11%和9% 也不是不可以的,这时候最好选择9%而不是11%!只有自己处于下位,才能永远让水趋之若鹜;只有让出这一分利,才会让利总想着投入你的怀抱中来。本来你是一直后退的,守弱的,可是时间久了以后,才不经意间发现自己已经走在了别人的前面。李嘉诚的做法与老子所说的“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刚好契合。一般来说,“争”是需要对手的,而“不争”则是思考别人所没有想到的地方。“善胜敌者,不争”老子如是说,不争终是为了更好地去争,就是战胜自我,知道用户潜在的需求在哪里。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利用水“不争”的形态,获得潜在的大姿态,“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历史上的雍正皇帝胤禛是康熙帝四子,当时康熙苦恼于国家经济困难,并处于皇子争太子位时期。困局中八阿哥广结党羽,收买人心,不断打击皇太子。四子胤禛谋士邬先生告诉他:争,就是不争;不争;就是争。让雍正扎实工作,从谏如流,最终雍正从没被考虑皇位继承人的人定为未来国君。这其间的奥妙就是水哲学开启人生智慧“争而不争”辩证法最好的体现。为而不争,不争善胜,这才是最高明的竟争者应该采取的策略。
总之,人一生如白马过隙,生命如惊鸿一瞥,漫漫人生,不管长短,都要珍惜,让生命尽可能绚丽多彩,而不是只被现实痛苦缠绕不能翻身,让自己沉浸在自己不必要的苦恼上。如果一个人要善待自己人生,主宰生命,无论遇到什么事都能迎刃而解,老子的水哲学不妨可以借鉴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