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发布时间:Jun 24, 2019 | 作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文化自信,提出了新的时代课题。在“四个自信”中,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习总书记反复强调文化自信,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的高度作出许多深刻阐述。今天,党建网微平台邀您回顾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的部分重要论述。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
——2016年11月30日,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
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2016年7月1日,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坚定文化自信,不能只挂在口头上
我们讲要坚定文化自信,不能只挂在口头上,而要落实到行动上。
——2015年12月20日,习近平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没有文化自信,不可能写出有骨气、有个性、有神采的作品。
——2016年11月30日,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
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
中华民族有着深厚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这是我国的独特优势。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传承中华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摒弃消极因素,继承积极思想,“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我们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继承中转化,在学习中超越,创作更多体现中华文化精髓、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又符合世界进步潮流的优秀作品,让我国文艺以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屹立于世。
——2016年11月30日,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震古烁今的伟大事业,需要坚忍不拔的伟大精神,也需要振奋人心的伟大作品。
——2016年11月30日,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
每到重大历史关头,文化都能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为亿万人民、为伟大祖国鼓与呼。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