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锣鼓书

发布时间:2019-12-23 00:00:00| 作者:

视频介绍

      锣鼓书旧称“太保书”,因演出时由演员自击锣鼓演唱故事,民间亦称之为“堂锣书”、“神鼓书”。新中国成立后,合其为“锣鼓书”。锣鼓书的起源与形成期尚无确考,清末民初已广泛流行。秦池锣鼓书的表演者击鼓打锣唱曲子,并有弦乐和铰子、鼓板、筝击乐伴奏,因此,当时也叫“神鼓书”。从现存的曲目考证,秦池锣鼓书的唱本属七字词格,以叙述为主,代言为辅,内容尚未发现有演戏、唱戏情节,没有受戏曲及唱本影响的痕迹。秦池锣鼓书为坐唱形式,伴奏乐器有锣鼓,开始前都要先奏一阵开场锣鼓,借以制造气氛,招徕听众,所以称其为“锣鼓书”。后来逐渐加上弦乐器,其主要演奏乐器为“四股弦”,所以当地群众也称为“四股弦书”。很早以前,锣鼓书多是明眼人参加演出,后来由于戏曲兴起,明眼人大多参加了戏班,所以秦池锣鼓书的书班中盲艺人增多,每个书班的组成一般少则四五人,多则七八人。每个人都根据书中不同人物身份和性格,用不同的音色刻画人物,自拉自打自唱,进行角色扮唱,更有一些盲艺人深入山区,走村串户,为群众乔迁、寿诞、添子、农业丰收等喜庆、祭祀演唱,以此谋生。他们严承师教,口传心授,由于盲艺人之间很少交流,因此音乐唱腔保持各自单纯古朴的特色,一直延续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