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 以新时代精品力作向新中国七十华诞献礼

发布时间:Mar 11, 2019 | 作者:


3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看望了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他强调,新时代呼唤着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理论家,文艺创作、学术创新拥有无比广阔的空间,要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连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在社会各界引发了强烈反响,我国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人士和文化、旅游工作者纷纷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再次吹响了以文化自信为底蕴、以伟大灵魂和作品为动力,为党和人民继续前进提供强大精神激励的进军号角。本报特此组织记者采访了各地文化和旅游工作者、美术界代表委员和相关专家学者,畅谈如何结合自身工作,更好地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到实处,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

 

以新时代精品力作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各地文化和旅游工作者积极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就属于培根铸魂的工作,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党中央一直高度重视文化文艺事业、哲学社会科学事业。”3月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时的重要讲话,体现了党对文艺工作的重视、对文艺工作者的关怀,在文化和旅游工作者当中引起热烈反响。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和关心文化和文艺工作,把文化和文艺工作放在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重要地位来论述,为进一步做好文化和文艺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汪一洋表示,广东将保护发展好粤剧等地方戏曲,岭南画派、广东音乐等文化精粹,用岭南艺术讲好中国故事、广东故事;将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好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同时,广东还将大力实施文艺院团振兴提升计划,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中国风格、广东特色的文艺院团。“2019年,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将推动实施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专题创作计划,创作推出舞剧《剑舞丹青》、话剧《深海》、粤剧《红头巾》等一批重点剧目,复排舞剧《风雨红棉》等精品剧目,创作更多讴歌时代、扎根人民的精品力作。”汪一洋说。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曲艺的‘窝’来自民间,创作人才唯有扎根人民,才能让作品更接地气。”四川省曲艺研究院院长沈军表示,四川省曲艺研究院近年来利用人才驻村进行扶贫工作的契机,集中创作了一批扶贫攻坚题材的节目,并结合扬琴、清音等四川独有的曲艺形式,展现出扶贫路上的感人事迹。“作为省级文艺院团,下一步,我们将在传承弘扬中华文化的过程中,以四川曲艺为基础,提升原创力,推动创新,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用有温度、有筋骨的曲艺作品,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沈军说。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看望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联组委员并发表重要讲话,再次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培根铸魂’的文艺工作的高度重视。”河南省郑州市文联副主席、郑州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程韬光认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四个坚持”的要求——“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为广大文艺工作者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树立了目标。“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为广大文艺、社科工作者的文艺创作、学术创新提供了丰厚的土壤。我们只有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才能吹响时代的号角,回答时代的课题。”程韬光说。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激励人心、催人奋进,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我备受鼓舞。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重庆美术馆(重庆画院)常务副馆长邓建强说,重庆美术馆将创作一批反映新时代、新风尚,体现中国精神、中国气派的优秀美术作品,以多彩的笔触反映时代的声音,努力实现美术与旅游的高度融合,为“山水之城,美丽之地”重庆增添文化内涵。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张桂林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说出了所有文艺工作者的心声。“近期,山东历时近两年时间创作的民族歌剧《沂蒙山》连续公演,好评如潮,多个场次出现了一票难求的情况。”张桂林说,《沂蒙山》在创作期间采风11次,对剧本进行过9次大的修改,“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正因为主创团队不急于将作品搬上舞台,而是踏踏实实、沉下心来搞创作,才为《沂蒙山》赢得了好口碑。”

 

在张桂林看来,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将“心系人民、扎根基层”作为创作的“必修课”。只有深入到人民中间,了解生活的现状、了解历史的真相,艺术的语言才能更生动活泼。“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今年起,山东将加大红色文艺作品创作力度。通过在革命老区、纪念馆等地建立艺术家采风基地等形式,鼓励全省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找素材、扎根人民寻榜样,推出更多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精品佳作。”他说。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近年来依托深厚的客家文化底蕴,创作了大型客家采茶剧《绿珠女》,编撰了《一代宗师语言学家王力》等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化艺术作品。“我们将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弘扬好客家文化,大力开发文化创意产品,发展芒编、南流玉等特色文化产业,推动客家文化资源与新技术、新业态相结合,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其成为新时代的强大精神力量,从而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地发展。”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县长梁燕说。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内涵丰富、思想深邃,为文艺事业繁荣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广大基层文化和旅游工作者一致表示,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以新时代精品力作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执笔:祝静,参与采写:谭志红、付远书、陈关超、侯文斌、苏锐、宾阳)

 

扎根中国大地彰显中国气派

——文艺界社科界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

 

本报记者  罗  群  连晓芳  王学思

 

针对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的学科、行业特点,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希望大家深刻反映70年来党和人民的奋斗实践,深刻解读新中国70年历史性变革中所蕴藏的内在逻辑,讲清楚历史性成就背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优势,更好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为党和人民继续前进提供强大精神激励。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尤其是“更好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的有关论述,在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工作者中引发了学习热潮。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重要论述研究”首席专家、南方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李凤亮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更好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的论述高屋建瓴,具有理论的深刻性和实践的指导性。李凤亮说,长期以来,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存在着“西方思想、西方理论、西方话语至上”的倾向,一些理论工作者唯洋是尊,脱离中国实际凌空蹈虚。近年来,理论界逐步明确了扎根中国大地、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发展理论,深入联系实际、贴近国家现实、反映时代脉搏、倾听人民心声的理论著作应运而生,极大地增强了理论成果的理解力、阐释力、影响力。“我们要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强化文化自觉,在开放借鉴全人类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创造出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风骨、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使中国不仅成为全球经济、科技的重要增长极,更成为思想、理论、话语的重要策源地。”李凤亮说。

 

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管理中心工程师姚宇航表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是铸民族之魂的重要领域。科研工作者要崇德尚艺,有理想、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努力做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有贡献的艺术家和科研工作者。“我们应该努力推进新时代的理论研究,更好地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姚宇航说。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研究员谢雍君说,我国地方戏曲剧种数目之多、风格差异之大、历史渊源之不同,是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无可比拟的。“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更好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这既是指导,也是要求。”谢雍君说,戏曲研究者、戏曲理论工作者唯有立足于传统戏曲理论、文学艺术理论资源,对其进行综合、归纳和提升,形成有意义的集合型戏曲理论,才能诠解348种地方戏曲剧种各自具有的本体特色和艺术个性,提出适合该剧种的发展策略,这也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具体表现和必然要求。

 

北京舞蹈学院中国古典舞系副主任、汉唐古典舞教研室主任、副教授郑璐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我们要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基础上,创造出与时代脉搏相契合的艺术作品和相关理论,并以此教育、引导、感染学生。”郑璐说,“我们既要坚定文化自信,让学生全面、充分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要引导他们以辩证的、创造性的文化思维,让传统发出新声,这是一个理论升华与艺术实践不断对话、互相推进的过程,而其中最关键的理念坚守和指导思想,就是‘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

 

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院长戴斌表示,从“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到“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再到“更好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对科学技术、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工作者的希望和要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坚守,对当代旅游理论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新阶段,我们要深入而系统地学习,务实而有效地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在解决实践问题的过程中建设理论,用中国特色的理论服务实践。”戴斌说。

 

北京旅游学会副会长,北京交通大学旅游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辉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旅游科学研究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张辉对记者表示,我国旅游业不论是市场规模还是产业能量,都在不断放大,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对相关产业的拉动力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力在不断扩大,“大旅游”的发展格局已经形成,迎来了发展的新时代。张辉说:“旅游理论工作者要立足时代,创造出中国旅游科学理论,以此指导我国旅游发展的实践,推动我国旅游持续地、有质量地增长,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使其成为我国新旧动能转换的推进器。”

 

代表委员谈创作:强化精品意识热情表现时代

本报记者集体采写

 

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界、社科界联组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令代表委员们备受鼓舞、倍感振奋。代表委员们进行了深刻思考和热烈讨论,纷纷表示将自觉践行“四个坚持”,更加努力奋进、不辱使命。

 

紧跟新时代实现新作为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用“培根铸魂”四个字阐明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职责使命。对此,全国政协委员董希源颇有感触,他认为,中华民族之所以能生生不息、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关键在于有自己独特而顽强的民族精神与民族之魂。“我们要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职责,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正能量。”董希源说。

 

全国政协委员赵卫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工作者提出的“四个坚持”中,令他感受最深的是“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他说:“首先是素材,艺术家应当从中国的伟大创造中发现创作的主题,我们要坚持现实主义创作,体现时代精神和风貌;其次是要捕捉创新的灵感,在遵循艺术规律的基础上进行不断创新是当代艺术家的使命。”

 

全国政协委员卢禹舜表示,文艺创作要与时代同步,就是要求创作者们真正到火热的生活中去感受,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聆听时代的声音,把时代的精神面貌挖掘得更好,表现得更充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求,我们更有干劲了,要在以后的艺术实践中更努力地去做好这项工作。”卢禹舜说。

 

全国人大代表宋亚平说:“在今后的创作中,我要更多地走近群众,记录他们的幸福,反映他们的希望。更多地到生产生活一线,记录这个充满朝气的时代。在艺术道路上更要静下心来,努力用作品做到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不辜负习近平总书记的期望。”

 

创作精品奉献人民

 

“我们所有的工作都是以人民为中心,文艺创作也是如此。我们要真正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密切联系群众。优秀的文艺作品,一定是以人民为中心进行创作的。”全国政协委员薛亮表示,对于文艺工作者、文艺单位来说,没有作品,如何谈得上塑造灵魂、记录时代?如何谈得上讴歌人民?文艺工作者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通过自己的作品,去实践文艺功能。

 

近年来,多个主题美术创作工程陆续推出。“国家给予充分的财政支持,就是希望大家踏踏实实对某一个题材认认真真下功夫,力争出精品。”在赵卫看来,在国家美术创作工程中,让美术家用1年至5年的时间完成一件作品,也是鼓励形成良好的创作氛围。同时,他也呼吁要关注青年文艺工作者的成长和发展,积极发现和鼓励“70后”“80后”优秀文艺工作者,让他们参与到重要创作中来,充分发挥老一辈“传帮带”作用,从而快速成长和进步,力争早出精品、多出精品。

 

董希源告诉记者,他自2015年起积极响应中国美协“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开展了历时三年、行程5万多公里的“红色写生之旅”,重走长征路,深入中国革命战争重要遗址和万里海疆,以缅怀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为主题,在现场进行大尺幅写生创作,完成了60多件红色主题的国画作品。“以作品奉献人民,这既是我的责任也是义务。”他说。

 

传承精神明德立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代表委员们纷纷表示,文艺工作者不仅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更要在作品中倡导和引导,体现时代的美德和风尚。

 

全国人大代表成新湘表示,传承是发展的前提,要让传统工艺融入现代生活,通过新品、精品,促进全民文化素养的提升、文化自信的增强,引领人民群众形成向上、向善、向美的正能量,共同创建和谐的精神家园。她认为,我们在振兴传统工艺的同时,不仅要把手艺传承下来,还要把工匠精神发扬光大。成新湘告诉记者,很多传统手艺能够传承下来,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先辈们的努力,例如湘绣入门就需要3年至5年时间,成为一名大师则需要更长时间的沉淀,而且这一过程前期收入低,经济压力大,要真正沉下心去学习并坚守,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很重要。她回忆,她也曾经迷茫,是老师一直鼓励着她。“我的老师刘爱云80岁了,还奋战在非遗传承的第一线。老一辈艺人并不是为了一朝成名,而是一心想让手艺传承下来并发扬光大。他们对技艺精益求精并奉献一生的精神感染着我,也影响着我。我一直告诫自己要葆初心、传匠心,这种时代精神永不过时。”成新湘信心满满。

 

董希源表示,有理想、有抱负的文艺工作者,都应该树立高远的理想追求和深沉的家国情怀,立时代之潮头,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在努力践行自己的艺术活动、完成个人创作任务的同时,也完成时代与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